原标题:为什么虽败犹荣?
导读:
诸葛亮作为蜀汉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一生辅佐刘备建立蜀汉,刘备死后,诸葛亮作为托孤重臣,又辅佐后主刘禅,五次北伐,力图恢复汉室,统一中原。虽然最后诸葛亮失败了,但...
诸葛亮作为蜀汉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一生辅佐刘备建立蜀汉,刘备死后,诸葛亮作为托孤重臣,又辅佐后主刘禅,五次北伐,力图恢复汉室,统一中原。虽然最后诸葛亮失败了,但是,以弱小的力量,讨伐强大的魏国,虽败犹荣。
从当时来看,魏蜀吴三国的势力,魏国最强大,吴国第二,蜀汉最弱。人口方面,魏国约443万,兵力约40万;吴国约230万,兵力约20万;蜀汉约94万,兵力约10万。地盘方面,魏国拥有青州、兖州、豫州、徐州、雍州、凉州、并州、幽州、冀州等;吴国拥有扬州、交州、荆州;蜀汉只有一个益州。
而且,魏国的州都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州,毫无疑问,魏国的实力最强大!
诸葛亮以益州一个州的力量,去打魏国那么多州,可以说是以卵击石,诸葛亮明知不可战胜魏国,但是,还是要坚持北伐,为什么呢?
为的就是恢复汉室这一政治理想。《三国志 诸葛亮传》记载: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
坚持北伐,可以说,是诸葛亮对汉室绝对的忠心。曹丕篡汉,在当时来看,是大逆不道的行为,只有诸葛亮坚持讨伐。
讨伐是需要实力的,但是,蜀汉的实力又远远不及魏国,诸葛亮还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北伐,屡败屡战,百折不挠,直至最后战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线。
诸葛亮的一生,可以说,真正是为了蜀汉事业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不仅如此,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也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,一家三代,为国尽忠。而魏国的司马懿,一家三代,全部篡权,诸葛亮和司马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诸葛亮的几次北伐,在《三国志 诸葛亮传》中记载:
第一次北伐:六年春,扬声由斜谷道取眉,使赵云、邓芝为疑军,据箕谷,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。亮身率诸军攻祁山,戎陈整齐,赏罚肃而号令长明,南安、天水、永安三郡叛魏应亮,关中响震。魏明帝西镇长安,命张邰拒亮,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,与邰战于街亭。谡违亮节度,举动失宜,大为张邰所破。亮拔西县千余家,还于汉中,戮谡以谢众。
第二次北伐:冬,亮复出散关,围陈仓,曹真拒之,亮粮尽而还。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,亮与战,破之,斩双。
第三次北伐:七年,亮遣陈式攻武都、阴平。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,亮自出至建威,淮退还,遂平二郡。
第四次北伐:九年,亮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,与魏将张邰交战,射杀邰。
第五次北伐:十二年春,亮悉大众由斜谷出,以流马运,据武功五丈原,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。亮每患粮不继,使己志不申,是以分兵屯田,为久驻之基。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,而百姓安堵,军无私焉。相持百余日。其年八月,亮疾病,卒于军,时年五十四。
每次读《三国志 诸葛亮传》,看到诸葛亮一个人,孤单地坚持北伐,没有一个得力的人帮助他,和他共同作战、杀敌,令人非常痛心,如果有一个人帮助他,与他策应,他也不至于累死在两军前线。
纵观这五次北伐,诸葛亮以非凡的胆识和对蜀汉的绝对忠心,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。虽然北伐失败了,但是不以成败论英雄,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仰的,是被后世称颂的,名垂千古!